视频简介:农场主们根据不同品种甲鱼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养殖,即达到走量的目的,又逐渐竖起高品质的甲鱼品牌。虽然大棚里的台湾甲鱼个头较小,颜色发黑,而外塘里的日本甲鱼成黄绿色,裙边较厚较长,二者差异不小。 本视频由CCTV提供 []增收 家庭农场(1)瞄准上海 甲鱼为何卖得俏(20130417) 这里是位于上海普陀区的铜川路水产批发市场,占地14000平方米,每天都有国内外各种高档鲜活的水产海鲜精品集中在这里,然后发往全国各地。 记者:现在是上午11多,一会就要进入一天中这个水产市场最忙碌的时候。您看这一片就是甲鱼类的摊位了。每天大概会有25吨的甲鱼从这个市场发出去。 经营者1:安徽来的甲鱼很畅销,尤其是去年,价格还要比别的地方的稍高一点。 记者:安徽的甲鱼主要销到哪里?需求如何? 经营者:七八年前安徽的甲鱼才活跃在市场。 江浙沪一带是甲鱼的主产区,每年提供的甲鱼差不多就能占满整个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如此大的量,再加之多年竖起的口碑和影响力,面对这么强大的竞争,那安徽产的甲鱼又是如何抢得一席之地的呢? 记者:有什么质量保证? 经营者:他们是一家一户自己养殖的,更注意养殖质量,品质好。 记者:通过刚才和经销商们的了解,我知道这个市场上的安徽甲鱼,大部分都来自皖南的一个村的32户家庭农场。那么他们养殖的甲鱼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 这里就是安徽省南部的郎溪县,从2000年开始当地陆续出现家庭农场形式的农业经营模式。畜禽、水产、种植等各个种类有200多家。而确定每种家庭农场的标准都不一样,那当地养殖甲鱼的家庭农场有什么要求呢? 记者:甲鱼农场的认定标准? 安徽郎溪县农委:我们认定的标准是,露天养殖的是50亩以上,露天和大棚养殖结合的,大棚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 记者将要采访的这家就是甲鱼养殖家庭农场的带头户,农场主就是这个叫赖正斌的年轻人。2006年他结束了自己在上海水产市场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和妻子、岳父一起,一家人承租土地、建了两亩大棚开始了温室养殖甲鱼。 赖正斌:20岁就到上海去做这个,做了十几年,感觉这个甲鱼效益蛮好的。而且我们自己老家这边是个盲区,没有人养。而且我们这边的水质又好。田地又多,所以我们感觉这个养甲鱼的前途也蛮好的。 多年在水产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让赖正斌不仅懂得水产技术,还懂得分析市场行情。他选择从江浙一带引进市场上受欢迎并适合温室的品种--台湾甲鱼养殖(www.caifugushi.com),这种甲鱼小苗成本不算高,大约每只2元左右,那这当地第一个养殖甲鱼的三口之家,究竟是怎么把养殖甲鱼的生意越做越好的呢? 记者:这样饲料就行了? 赖岳父:还要加些蔬菜。 赖正斌的岳父梅林,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给甲鱼拌好饲料,除了豆粕、鱼粉等常见的饲料外,梅大叔每顿总会给甲鱼加上点自己利用多余空地种植的青菜、水果等。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让甲鱼增添维生素等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记者:大叔,咱们这个就可以喂了吧 赖岳父:不,把它分好了以后他就可以端进去喂。 每天都不一样,每个棚的量也不一样。 记者:那么多池子,你记得住吗? 这些正在被太阳曝晒消毒的盆子仅够一个大棚所需。每天一个棚要配三次料,梅大叔家有两个大棚,您说他究竟怎么做到细而不乱的呢? 赖岳父:因为我们每顿都做了这个纪录。 记者:我看见了,您看,这个就是大叔养殖甲鱼的记录表,我看看,都记满了。梅大叔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还是很细致的。 通过每一顿的观察、记录和调整,甲鱼生长的水池不仅得到及时清理,甲鱼还不易生病。台湾甲鱼从小苗到出售的这10个月里,粗略估算,一个棚就能从饲料、用药等方面节省四五万元呢。 记者:哇,好多甲鱼,胆怎么这么小啊,一过来全没了。有主意了,我喂点食,说不定这甲鱼全都有。 赖正斌:你喂甲鱼,甲鱼不会吃的。 记者:这谁喂不都一样吗 那可不一样呢,为了让台湾甲鱼在没有应激反应的情况下健康生长,赖正斌一旦负责了第一天的喂食工作,往后每天都不能间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