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故事

传播财富故事:gushi.09010.com
启迪财富智慧、发现财富商机、获取财富经验!

塘栖古镇老街的生财之道

视频简介:塘栖古镇始建于宋朝,我们现在看见的是明代重建的。所以距今,这个地方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米塑是塘栖传统的面食糕点,你不仅能看,当然也能饱口福。因为有老街的存在,这项“老手艺”在这里复活。

本视频由CCTV提供   []老街味道(2)塘栖老街的生财之道(20130410)

  在杭州这座“现代化”的建筑群背后,深藏着一条灰墙灰瓦的老街,今天我们走进这条街,仿佛走进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深处。

  导游徐丽: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广济桥,也叫通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桥。

  记者:这边就是咱们的塘栖古镇了吧?

  导游:是的,我们俗称塘栖,塘栖古镇始建于宋朝,我们现在看见的是明代重建的。所以距今,这个地方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这条街上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大家心动了啊,那我们跟着小徐来我们水北街看一看。

  这条侧立于古老的广济桥边,坐拥着一片明清古建筑群的街,就是“水北街”。一边是运河,一边就是沿街房屋,幢幢相连,多数店面是店。走在这条古朴的老街上,你肯定先被这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所吸引。

  徐大妈:咬的时候小心点啊,当心烫嘴。

  徐大妈:咬的时候小心烫嘴,慢慢吃啊。

  徐大妈:一个个来啊,小心烫嘴啊。

  这包子有什么名堂,徐大妈要不厌其烦的嘱咐游客呢。

  记者:这个汤汁很多的,一口咬下去。

  游客:外面的皮香喷喷的。

  记者:吃这个煎包不能太着急啊。着急就烫嘴了。

  刚出锅的水煎包,热气腾腾,您千万不能迫不及待地去咬一口,不然包子里的热油汤,不是烫着了您的舌头,就是溅您个满脸花。煎包将肉馅与鲜汤完美融合,和天津的灌汤包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大妈:我太爷爷、我爷爷、我老爸,到我这个时候已经第四代了。

  清朝末年,徐大妈的太爷爷就在七孔桥边卖水煎包,因为汤汁鲜美、肉馅饱满,深得往来船工的喜爱。现如今,煎包依然是街头小吃,面对的却是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一天就能有几千元的收入。徐大妈每天就这样忙过了早餐,马不停蹄的又要准备午餐的材料。

  徐大妈:我们都用死面,包子汤水很多,死面不容易吸汤,发面要吸汤。

  全国各地的包子五花八门,做法、配料都不尽相同。但是做包子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就是发面,而水煎包却完全用死面,除了面的要求特别,肉的选择上也很考究。

  徐大妈:这个肉是夹心肉,也就是猪的前半身,这个肉嫩,瘦肉和肥肉刚好相等。

  肥瘦相当的肉,要用手工剁碎。剁好的肉馅,加上盐、味精、料酒等调料,拌匀。塘栖自古是鱼米之乡,肉和面都是就地取材。

  既然是灌汤的水煎包,这汤的熬制就显得很重要,新鲜的肉皮、猪骨、鸡骨以及祖传的调料混合在一起,细火慢炖2个小时,在汤的熬制过程中,徐大妈才有了一点闲暇。而隔壁的藕粉店,也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客人。

  售货员:我们这都是手工藕粉。

  记者:我看咱们这光卖藕粉就有好多家呢。

  售货员:这是我们塘栖本地的特产嘛。

  记者:手工藕粉怎么制作的呢?

  售货员:这是鲜挖的藕,然后手工制作的,它是原汁原味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

  记者:可是在我印象当中,这不是藕采收的季节。

  售货员:我们还有鲜藕的。

  记者:这个新鲜,这咱得瞧瞧去。

  藕可生食也可做菜,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栽培,莲花的花期一般是5-10月,按理说夏秋季节才会收获藕的。余杭区崇贤镇三家村(www.caifugushi.com),因为采用了大棚栽种莲藕,能够提供适宜莲藕生长的温度,可以做到一年三季有鲜藕挖。

  记者:我自己摸一个,这藕是不小啊,你看这都赶上我胳膊的粗细了。不过这摸出来一只藕也挺费劲啊。您一天能摸出来多少啊?

  采藕人:一千多斤。

  记者:一千多斤,您怎么摸出来的啊?您有什么经验啊?

  采藕人:经验啊,你看这个!

  记者:这是什么玩意啊?我看看您拿的这个,这是一个水龙带!用这个在水里有什么作用呢?

  采藕人:用这个把泥巴冲走。

  记者:像咱水田里产藕,一亩地能产多少斤啊?

  采藕人:四千多斤,但是肥料跟上产量还多一点。

  三家村地处大运河边上,自然条件独特,水多田少,“三尺河泥三尺水”,正适合栽种莲藕。莲藕的种植面积有600多亩,一亩地产鲜藕四千多斤,一半用于加工藕粉,但是不是所有的品种都适合加工藕粉的。

  种植户:这个就是鄂莲五号,它的肉比较厚,我打开看看。

  记者:还挺结实。

  种植户:你看它的肉就比较厚。肉面的用量,年收入

  记者:那用它来产藕粉,一亩地能产多少呢?

  种植户:一百斤鲜藕能产12斤以上,普通的鲜藕只有7、8斤的藕粉。比如我们另外一个品种,飘花,像这个藕就孔大,含粉量就比较低。

  记者:我看您掰那个很轻松,掰这个就很费劲。

  种植户:这个砸都砸不碎,你看这个飘花随便掰掰。

  新鲜的藕挖出来,就要马上加工,先将鲜藕在清水中洗净,用捣碎机捣碎磨浆。然后将藕浆放在盆里,用清水浸泡,反复过滤5~6次,直到藕浆洗净为止,正所谓慢工才能出细活。

  加工者:从洗到打再到过滤,再到削,没一天时间是做不完的。

  就在藕浆的反反复复沉淀中,不远处的黄芳珠,正在家里准备着另一项功夫活。

  黄芳珠是土生土长的塘栖人,她要做的是一门传统手工艺---米塑。米塑是以糯米为原料,用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寓意。

  据记载,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最初用于祭祀,祈求国泰民安、人身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开放化,“米塑”也赋予了时代气息,用途更加广泛,逐步发展为商品交易、礼品馈赠等。

  那边黄大妈手不停的忙乎,这边漂洗干净的藕粉经过12个小时的沥干,凝结成藕粉块。接下来最见功力的环节就是“削片”。

  削片就是把藕粉块削成薄片,手削的粉片,厚薄均匀,大小形状都差不多,一片片似鹅毛雪片。

  记者:您看咱这个藕粉手工制作的时候,需要削,但是削的时候有什么要领么?

  加工者:削的时候刀要贴紧一点,削出来的片数,要像鹅毛一样,一片一片的。

[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故事 » 塘栖古镇老街的生财之道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