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本片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的过程、生长发育特点、设施的准备、产卵系统的建造、亲体的捕捞、日常管理、受精卵孵化期间的日常管理、运输、幼体培育、出苗放流等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亲体捕捞及管理、受精卵孵化期的管理、幼体培育期的管理这几部分内容。 本视频由CCTV提供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 曼氏无针乌贼曾经是浙江渔场四大支柱渔业之一。营养丰富,全身是宝,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水产养殖品种。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条件的恶化,我国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本片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的过程、生长发育特点、设施的准备、产卵系统的建造、亲体的捕捞、日常管理、受精卵孵化期间的日常管理、运输、幼体培育、出苗放流等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亲体捕捞及管理、受精卵孵化期的管理、幼体培育期的管理这几部分内容。 曼氏无针乌贼是一年生的中型乌贼,俗名叫墨鱼,生长快,肉质鲜美,是受市场欢迎的海味食品。分浙北、浙南和闽东两个渔场。浙北群自4月下旬~5月上旬先后进入大陈、鱼山、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浙江省产量产居全国之首。 乌贼养殖3至4个月就能上市,是一种前途十分广阔的海水养殖品种。乌贼养殖3至4个月就能上市,是一种前途十分广阔的海水养殖品种。 1 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条件 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必须要具备严格的环境和条件,对于养殖期间的条件必须要做的明确的要求,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养殖,在曼氏无针乌贼养殖期间必须要满足一下基本条件:养殖水体盐度在26至31之间,水中溶解氧成分大于等于6毫克/升,养殖水温度保持在181至276摄氏度,养殖水pH值在76至85之间。 在进行曼氏无针乌贼幼苗放养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应该在养殖水中加入培养幼苗的基础饵料,需要向水中泼洒已发酵完成的农家肥,每亩泼洒50千克,也可以在养殖水中泼洒每亩2千克的尿素和05千克过磷酸钙,在养殖水中重点进行浮游动物例如桡足类等动物的培养,保证养殖水中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幼苗放养的成活几率。 2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的过程 捕获后的乌贼亲体放入船上的活水舱和岸上的亲体暂养水泥池暂养,以及用透明尼龙袋充氧方法运输捕获的乌贼产卵群体,并在适宜的水温、盐度、光照和室内噪声等条件下将乌贼亲体雌雄同池放养,用鲜活小杂鱼、虾投喂;将雌雄乌贼交配后雌乌贼所排出的受精卵,在平均水温15-30℃,盐度20.0-40.0的海水中孵化,幼苗孵化出膜后6小时内开始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饵料第一次投喂;将孵出的幼苗在水温为15-30℃,盐度为20.0-40.0,光照为500-1,000 lux的幼苗池中培养,最终成功的培育曼氏无针乌贼苗种。 曼氏无针乌贼产卵期约二十天,白天晚上都会产卵,在池里放绳子供卵黏着,方便作业,每只产卵600~800颗,繁殖能力相当强。刚产下的卵其实是白色的,乌贼会喷墨,将卵染黑,形成伪装,这是乌贼保护下一代天然的习性。育苗期间一般移到循环水系统里饲育,以便于控制水的盐度及温度,提高幼苗育成率。成鱼养殖池则必须24小时流水饲养,每天必须要换水。 3 曼氏无针乌贼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需要有合适的温度、盐度,以及合理的苗种密度、质量要求。对于苗种质量要求可以观察曼氏无针乌贼幼苗的活力、趋光性、个体大小、体色、形态、活动状态、活动水层等多方面特点判断。通常可以认为曼氏无针乌贼幼苗强、趋光性好(可以随着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个体大、呈椭圆型、平游速度快、后退和前窜活动发生在水体中下层;放养幼苗的密度以每亩池塘l500只左右为最佳密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曼氏无针乌贼可以单独喂养,也可以混合喂养。基于该物种捕食凶猛,混养时要注意不能与鱼虾一起在池塘里混养,可以与底栖贝类同一池塘混养。当水里温度在13℃以下时,即使捕食能力较强的曼氏无针乌贼也会被肉食性水产动物抓获并成为其食物。曼氏无针乌贼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引起应激反应而喷墨死亡。所以在放养幼苗时,要确保外界环境以及水池环境相对稳定,水温和盐度值不能有太大的波动,最好能维持在一个数值左右。 很多时候,我们在放养曼氏无针乌贼苗种前都会适当调节水温、盐度。放养幼苗以苗种大小相同为最佳放养时机,以免发生大鱼吃小鱼现象,苗种的大小取值和密度取值要参照相关参数进行,比如胴长12~25cm,苗种密度为(400-450)只/m2曼氏无针乌贼苗种;胴长30~55cm的幼乌贼,苗种密度为(300-350)只/m2;胴长60~85cm的乌贼,苗种密度为(100~150)只/m2;胴长大于90cm的乌贼,苗种密度为(50~100)只/m2。 4 曼氏无针乌贼养殖管理 (1)水质要求 养殖水的质量对于曼氏无针乌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养殖水的必须做到每天按时进行水温、盐度、水位、溶解氧、酸碱度、水色及透明度的检测和观察,保证养殖水的营养和质量水平。 在曼氏无针乌贼初期放养阶段,养殖水中投入的饵料量应该比较少,养殖水质保持的相对稳定,并且要求每天的换水量要控制在20%左右;在曼氏无针乌贼中后期放养阶段,随着养殖水的温度以及投入的养殖饵料的数量的逐渐增多,应该要逐步的加大养殖水的换水量,并且要求每天的换水量要控制在30%至50%之间;养殖后期阶段,由于投入的饵料数量加大,池塘中的排泄物也会逐步增多,这就需要更大的换水量,要求每天的换水量要控制在100%,并且要求池塘中池水的透明度要控制在40~60厘米左右,并且保证池塘的水色以黄绿、淡黄或者浅绿色为主。 (2)投喂技术 曼氏无针乌贼在养殖过程中投喂工作是保证养殖成功的最基本的因素,因此要做好投喂技术的研究,保证乌贼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投喂时应该最好的使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并且要随时对乌贼的摄食量进行观察记录,做到每次投喂过程从乌贼开始抢食一直到乌贼不再摄食为止,这段投喂时间较适合乌贼的进食规律。 在乌贼的养殖前期通常要求每天投喂次数为4~6次,主要投喂活糠虾,并且投喂量以食饱为度,不应该留过多残饵,这种投喂方式要持续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中饵料的投喂量大约为乌贼自身体重的30%到40%左右;在乌贼的养殖中后期通常要求每天投喂次数为2~3次,中后期主要投喂活白虾、小棱鲻,兼投活糠虾,视饵料来源情况,并且要留有少量的活饵料,其中饵料的投喂量大约为乌贼自身体重的20%到30%左右。每天的投入饵料也要根据乌贼具体的生长状态、天气条件以及水质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确定。 (3)分级喂养原则 分级喂养依据的原则为适者生存原理,为了不让虚弱的小苗受到破坏而采取的一种人工式样方法。在池塘喂养曼氏无针乌贼时,为了便于驯化、增大存活率、防止小的曼氏无针乌贼被其他生物破坏,如果胴长长到2cm,并且饵料缺乏后就会发生同类之间的灭害现象,小的曼氏无针乌贼很难存活,因此每天喂足饵料之后,必须及时观察有没此现象发生,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养殖成活率。 日常养殖过程中,常常为了更加简单、条理的管理,在保证养殖成活率的同时,采取曼氏无针乌贼的分级饲养的方式。一旦发现乌贼有性早熟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性成熟的雌雄分池养殖方式,使曼氏无针乌贼长的更大。有养殖经验的饲养员很容易分辨出哪条是雌曼氏无针乌贼,哪个是雄曼氏无针乌贼。 一般来说,雄曼氏无针乌贼触腕分散、触腕较长并且展现出攻击状态;雌曼氏无针乌贼触腕紧缩并呈现向前下方延伸状态,触腕相对较短。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结论,从放苗到苗长3-4厘米之间要集中喂养,一旦长到4厘米以上就应该分级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