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故事

传播财富故事:gushi.09010.com
启迪财富智慧、发现财富商机、获取财富经验!

牙鲆“北鲆1号”养殖技术(下)

视频简介:牙鲆“北鲆1号”是2011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牙鲆“北鲆1号”的三种养殖方式。它们分别是: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以及南北接力网箱养殖。希望通过收看本期视频的介绍,养殖户朋友们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科学的养殖,获得更多的财富。

本视频由CCTV提供 []牙鲆“北鲆1号”养殖技术(下)     

         牙鲆“北鲆1号”是2011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这个新品种90%以上的个体都是母鱼,生长速度比普通的牙鲆快20%-30%,它的规格非常地整齐,不需要多次分池,这样大大地减少了很多管理上的成本。因其突出的优势,在我国沿海地区,推广的效果非常的好。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牙鲆“北鲆1号”的三种养殖方式。它们分别是: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以及南北接力网箱养殖。希望通过收看本期视频的介绍,养殖户朋友们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科学的养殖,获得更多的财富。  

  牙鲆“北鲆1号” 养殖设施  

  1牙鲆“北鲆1号”工厂化养殖  

  室内水池 选择水温适宜,无污染,水质清新,取水方便,电力供应有保障,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场。养成车间可采用砖石结构墙壁,屋顶采用钢框架,木框架结构上盖玻璃钢瓦或石棉瓦。水池主要为砖石加混凝土结构,国外也有采用尼龙布或帆布水槽的。水池形状有八角形、圆形、方形、长方形等。水池底面积多为30-80m2、深1-1.2m、有效水深60-80cm。中间排水或一头排水,整个池底向排水口方向按比降2-3%倾斜。八角形、圆形、方形水池可设2-3处进水孔,并调整进水方向使池水旋转,将残饵和粪便等集中于排水口以便排出,可在排水口内设预埋一硬塑料管A,A管口高出池底20cm,并在A管下端紧贴池底处两侧各开一口,在A管内再插一硬塑料管B,B管的长度为从管上端排水时能保证正常水位为宜,B管直径略小于A管,插入后以不摆动为宜,在B管下端相应部位也切两个开口,当旋转B管至相应角度时可以从下口排出污物又可从上口排出溶于水后漂浮于水面的污物。在排水管口再紧密接上一可旋转的塑料管,旋转该管调整水位。根据水池的容积,换水率设置水泵和进排水管道等,并配备发电、充气,饵料加工设备和小型冷库,冬季水温低的地区需配备锅炉。  

  2牙鲆“北鲆1号”南北接力网箱养殖 

   海上网箱 网箱的结构和设置可参照真鲷养成。国外曾探讨使用双层底网箱或箱底垫层(防水纸、塑料泡沫板)等方法,以便牙鲆着底。但现在一般使用普通网箱,只是侧网网目较大,但底网网目较小,且底网要求选用无结节网,以减轻对鱼体的擦伤。  

   3牙鲆“北鲆1号”池塘养殖 

  池塘的选择  

  可以利用原有的养殖池。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佳,选择位于中低潮区,底质为细沙质或泥沙质的池塘、要求淤泥较少。两端设进水闸、排水闸,池底要平坦,池底应以0.2%的比降顺向排水口,进排水方便。池水深1.5~2.0m。池塘面积一般应在2hm2左右,最大不宜超过4hm2。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不受工农业排污的影响,主要水质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海水盐度为10~30,pH值应在7.8~8.6之间。 保证池塘堤坝不漏水,进排水设备齐全可靠。 

  池塘清池消毒 

  1)清淤、整底  放养前应进行认真清池,旧池要清淤,将池内污水排净,利用秋冬季封闸晒池数月,然后,将淤泥用推土机推到堤坝上或池外。一般每年10~11月或2~3月进行。将滩面翻耕20~30cm,曝晒数日到数月,通过阳光紫外线和氧气使淤积的黑泥等有机质充分氧化分解。 

  2)消毒  放养前必须清除敌害生物、争食生物及致病微生物。可采用不同药物清池,如:生石灰用量为75kg/0.067hm2、或漂白粉用60mg/L等。 

  3)进水 水质指标:水温15℃以上,盐度12-31‰,PH值在7.8-8.6之间,溶解氧大于4毫克/升,无其它工业污染及有害的物质存在。进水严密安装60目滤水网,特别是幼鱼培育阶段,避免虾虎鱼亲鱼和鱼卵等敌害生物从闸门缝隙进入池内。观察发现体长6-7厘米的虾虎鱼可以捕食同样体长的牙鲆鱼初次。进水水深以20~30cm为宜,以后随水色和水温的变化逐渐添加。 

  牙鲆“北鲆1号”养成管理  

  1苗种选择 选择苗种对要求规格整齐,全长达5cm以上,要求体色一致,花纹清楚,近似于天然鱼体色,并弃去白化和黑化个体。苗种运输时应避开7-8月的高温季节,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应注意并调整供苗处和本场水温、盐度之差。  

  2养殖密度及其调整 牙鲆和其他鱼类一样,其生长情况见与放养密度、饲育方法密切相关,而放养密度主要与鱼体大小、水质有关。在控制良好水质的情况下,牙鲆在室内水池和海上网箱内的放养密度可根据放养时间及鱼体重的增加不断降低,一般开始时为800尾/m2,鱼体长至 800g时为15尾/m2。也可根据鱼体面积和池中放养覆盖面积来计算放养尾数。一般水池中放养面积覆盖率分池时以80-90%为宜,但高温期最好为40-60%。10g以下稚鱼,因单位体重的耗氧量和氨排泄量比大鱼高得多,所以放养密度应特别小。  

  3牙鲆“北鲆1号”投饵

   饵料投喂 一般使用冷冻湿颗粒饵料,但也有使用干配合饵料或直接投喂冷冻鲜鱼的。投喂新鲜或冷冻鲜鱼,牙鲆生长最好,但污染水质,且难以添加营养剂药物等,因而用得越来越少。  

  A、饵料质量及营养剂的添加,加工湿颗粒饲料使用冷冻鱼主要是沙丁鱼、玉筋鱼、竹荚鱼、鲐参鱼及其他杂鱼等,要求新鲜度一定要好,新鲜度差或冷冻时间长的不能使用。在小鱼苗期,水温上升期,易发生鱼病的季节或已发病治疗期间,湿颗粒饵料中可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复合维生素类。如果饵料新鲜度很好时,可不用添加营养剂。  

  B、投饵次数和投饵量 稚鱼期每天投喂4-6次。鱼体重100g前后每天3-4次,400g以每天2次。冬季收获前体重600-800g时,每天一次即可,一般傍晚投喂。在水温低于12-13℃或高于25℃,鱼摄食不良时可适当减少投饵次数。药浴时也要减少投饵次数或停饵,特别是药浴前不要投饵。  

  稚幼鱼期,日投饵量为体重的20%,鱼全长20cm时约为鱼体重的10%,全长30cm以上时为鱼体重的2-3%,冬季1%左右。具体投饵量根据鱼摄食情况确定,原则上是不能有残饵。投饵时应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摄食量的变化,遵循“慢、快、慢”的投饵原则,大部分鱼饱后,再慢投、少投。具体的投喂量应依据天气、水质、池中的饵料生物的量、鱼的摄食及运动及生长速度情况而定。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8时和下午4时进行。根据测量的鱼体重,和残饵情况,调整投饵量。   

  取定点投喂的方式,每亩池塘设0.5-1个饵料盘,饵料盘直径1米,用塑料管(管内装沙子,增加重量做沉子)围成圆框。用绢网或鱼网做底,网目大小,根据饵料大小调整。网框系一泡沫浮子定位。饵料盘的使用便于定点投饵检查牙鲆的摄食情况,以利调整投饵数量和品种。每天投饵两次,早上6:00和傍晚5:00各一次。 

  幼鱼培育:幼鱼入池后视水中浮游动物数量,确定开始投饵时间。饵料前期以大卤虫、糠虾为主。体长10厘米后期可投喂洗净、切段的玉筋鱼和整条的玉筋鱼。其块径要小于鱼的口径,根据牙鲆生长的速度调整饵料的粒度和品种。 

  成鱼养殖:饵料以玉筋鱼、叫姑鱼、梅童鱼、鳀鱼等杂鱼为主,投喂时无需特别加工,只是将其解冻、清洗、投喂即可。其中玉筋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所含的维生素能基本满足牙鲆的生长需求,是牙鲆最好的饵料。叫姑鱼和梅童鱼头大、骨多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宜贮存。鳀鱼俗称晴天烂,肉质细嫩,富含脂肪,易腐烂,不易贮存,其脂肪易氧化,不能长时间投喂,可补充维生素B1或与其他饵料搭配使用。 

  4水质控及清污 牙鲆养殖由于可采取流水养殖,所以必须测定水温,控制温度在适温范围内。但循环水养殖时,在对用水采取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的同时,要测定PH值、硫化物含量、氨氮含量、溶解氧等。必要时要加大水体循环量,高时要达到15次以上/每天,海上网箱养殖时,应注意每10-15天洗刷网箱一次,以减轻污物附着并随鱼体的长大,及时更换较大网目的网衣,保持网箱内一定的水交换量。  

  5大小分选 幼鱼全长10cm以前互残现象仍较严重,常有咬伤,10-20cm的幼鱼,虽然互残现象减少,但小规格鱼摄食不足,生长缓慢,所以必须大小分选。从5-10cm阶段一般分选2-3次,10-20cm视生长情况而定。每次分选以后,为防止擦伤带来的细菌感染,应立即药浴一次,用1.2×10-4福尔马林1时药浴、或用8×10-6-1×10-5倍的土霉素1-2小时药浴。  

  牙鲆“北鲆1号”病害防治  

   牙鲆育苗与养成期间现已发现的常见病害爱德华氏病、滑走细菌病、心房内血栓症,纤毛虫病、气泡病、腹水病、白点病、淀粉卵甲藻病、车轮虫病、嗜腐虫病、畸形病、白化病等10多种。此外,随着养殖的扩大,一些新的细菌性、寄生虫性和病毒性疾病正在不断发生,有些病原体尚待进一步分类鉴定。上述疾病均可参照其他海水鱼类疾病防治方法进行防治。总之牙鲆的疾病甚多,在育苗与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尤其应该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防治规律,同时要尽快开展海水鱼疫苗的研究工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故事 » 牙鲆“北鲆1号”养殖技术(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