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牙鲆“北鲆1号”是2011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牙鲆“北鲆1号”的选育背景,品种选育,品种优势,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育苗场地建造,亲鱼的饲养和繁育,鱼苗的培育,大规格苗种的培育。 本视频由CCTV提供 []牙鲆“北鲆1号”养殖技术(上) 牙鲆“北鲆1号”是2011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这个新品种90%以上的个体都是母鱼,生长速度比普通牙鲆快20%-30%,它的规格非常的整齐,不需要多次分池,这样减少了很多管理上的成本。因其突出的优势,在我国沿海地区,推广的效果非常地好。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牙鲆“北鲆1号”的选育背景,品种选育,品种优势,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育苗场地建造,亲鱼的饲养和繁育,鱼苗的培育,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希望通过收看本期视频的介绍,能对牙鲆“北鲆1号”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大大地提高了养殖户朋友对牙鲆的养殖热情,学到更多的牙鲆养殖新技术。 1牙鲆“北鲆1号”育苗池塘的选择和准备 1.1牙鲆“北鲆1号”池塘的选择 鲆育苗所需的设施与常规的鱼类苗种培育条件类似,其中所需的设施条件参数及水质要求尤为 重要。育苗的供水系统由水泵、管道、储水池和快速沙滤罐或沙滤池等组成。因育苗及养殖用水量大,目前国内许多厂家都直接采用过滤功能大,可以自动反冲的自来水厂常规使用的“天阀过滤池”,来过滤及养殖用水。牙鲆育苗池的形状,效果最好的当首推容积20-60m3,深度为1m左右的圆形水泥池,它具有循环流水,易于管理和产苗量大等优点。 2牙鲆“北鲆1号”清池消毒 2.1清淤、整底 放养前应进行认真清池,旧池要清淤,将池内污水排净,利用秋冬季封闸晒池数月,然后,将淤泥用推土机推到堤坝上或池外。一般每年10~11月或2~3月进行。将滩面翻耕20~30cm,曝晒数日到数月,通过阳光紫外线和氧气使淤积的黑泥等有机质充分氧化分解。 2.2消毒 放养前必须清除敌害生物、争食生物及致病微生物。可采用不同药物清池,如:生石灰用量为75kg/0.067hm2、或漂白粉用60mg/L等。 2.3进水 水质指标:水温15℃以上,盐度12-31‰,PH值在7.8-8.6之间,溶解氧大于4毫克/升,无其它工业污染及有害的物质存在。进水严密安装60目滤水网,特别是幼鱼培育阶段,避免虾虎鱼亲鱼和鱼卵等敌害生物从闸门缝隙进入池内。观察发现体长6-7厘米的虾虎鱼可以捕食同样体长的牙鲆鱼初次。进水水深以20~30cm为宜,以后随水色和水温的变化逐渐添加。 2.4繁殖饵料生物 幼鱼培育一定要搞好饵料生物繁殖,大部分浮游动物都是幼鱼的优质活饵料。一般从放苗前10d开始,常用的肥料有鸡粪和化肥等,每0.067hm2施用50 kg经过发酵的鸡粪入于池边水中,或施用尿素2~2.5 kg/0.067hm2。使用尿素等化肥应首先在水中溶解,再全池泼洒。到投苗时,水深逐渐加到50cm左右,透明度达到20~30cm。 3牙鲆“北鲆1号”亲鱼选择 自然海区的牙鲆雌性性成熟年龄为3-4年,雄性为2-3年,人工养殖的亲鱼雌雄性均可提前一年达到性成熟。考虑到亲鱼产卵量和卵子质量等因素,雌雄亲鱼均以3龄以上,体长天然鱼47-80cm,养殖鱼30-68cm,体重天然鱼1.6-7.0kg,养殖鱼0.9-5.1kg为好。 选择天然鱼作为亲鱼蓄养时,用底拖网、钓钩、流刺网等渔具采捕的鱼,因损伤较多,故不适宜,而用定置网具采捕的鱼,损伤较轻,比较合适,挑选时应避开破皮损伤的鱼。 牙鲆不在产卵期难以鉴别雌雄。在产卵期可以通过挤压腹部,观察生殖孔的办法鉴定。生殖孔红而圆者为雌性,细长而不发红者为雄性。 4牙鲆“北鲆1号”亲鱼的蓄养 选择天然鱼或养殖作为亲鱼时,均需蓄养强化培育,促进性腺成熟。蓄养一般在室内圆形水泥池中进行,池底面积以30-50m2为宜,便于操作管理。池深1.5m,水深1-1.2m,池上加黑网遮盖,防止鱼跳出池外,并控制光照、防止藻类繁殖并使鱼安静。 亲鱼的放养密度为1-2尾,体重5-15kg/m2。蓄养期间饵料种类以沙丁鱼、鲐鱼、玉筋鱼等小杂鱼类为主、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1-3%,日投喂2次。投喂时,小鱼可整条投喂,大的要切成小块,或搅碎投喂。天然鱼刚入池时较难适应,有的鱼甚至不摄食,饥饿至死,因此必须采取流水使饵料慢慢活动或人工饵料摆动等方式诱食,使之尽早摄食。 蓄养期间使用砂滤海水。换水率以每天循环5-12次为宜。饲育水温以8-25℃为宜。 5牙鲆“北鲆1号”产卵和采卵 牙鲆为分批成熟、多次产卵鱼类,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6月中旬。且随各地水温不同而略有差异。开始产卵水温为10℃,盛期水温为14-16℃。在山东胶洲湾产卵期为5月上旬至中旬。 牙鲆雌性亲鱼怀卵量较大,且体重越大怀卵量越多,3-9龄亲鱼平均怀卵量为220万粒。牙鲆产卵多在夜间进行。发现产卵后可于傍晚在亲鱼蓄养池的溢水口外放一小型水槽,在水槽内置一筛绢网箱,夜间蓄养池不断注水,产出的卵随水溢流入筛绢网箱内,翌日早收集卵子。开始产卵后5-7天是受精率、孵化率较高的产卵盛期。 受精卵子在正常海水中是上浮的,可将收集的卵子置于小水槽内静置10分钟,除去沉底的坏卵,即可用于孵化。牙鲆受精卵卵数为1300-1600粒。在蓄养的亲鱼产卵量不足时,可于繁殖季节在海上直接捕捞性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挤卵,人工受精,获得受精卵。在海上挑选采卵亲鱼时,要特别注意雌鱼,以腹部膨大隆起柔软,挤出的卵子圆球形,相互分离,晶莹有透明感为好。人工授精可采取干法或温法授精。授时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采卵采精前,将亲鱼体上过多的水份轻轻擦干,将卵和精液分别挤入干净器皿内,然后先加精液于盛卵容器内搅匀后再加海水搅(干法)或先加海水再加卵、精液搅匀(湿法)。海水应加至卵子能均匀漂浮分散为止。静置10分钟后,将卵倒入筛绢网内,用清洁海水将多余精液及卵子带来的粘液冲洗干净,即可称重后进行运输和孵化。 受精卵的运输可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在50×70cm塑料袋内加入60-70%的海水(15升左右),可放卵20万粒至30万粒,然后充氧密封运输。运输水温以10-17℃为宜,避免阳光直射。当天采的卵子,运送15-20小时,对孵化率无大的影响。 6牙鲆“北鲆1号”孵化 卵子孵化可采用静水孵化。放卵密度为1万?/FONT>5万粒/m3,最高可达15万粒/m3。为调节水质和阳光,可向池内添加小球藻液,使孵化池水内浓度达20?/FONT>50万/ml。孵化期间应微量充气,每天定时清除死卵和脏物时,应停气,使脏物及死卵下沉,以便于清除。 卵子孵化的水温为7-27℃,较适宜水温13-19℃,最适为14-17℃,超过22℃或低于11℃,则孵化率低,孵出仔鱼畸形多。 7牙鲆“北鲆1号”鱼苗培育 ①前期鱼苗培育。指从初孵仔鱼到着底阶段的培育管理。平均为1个月左右时间。前期鱼苗培育密度以不超过7万-9万/m3,水深1m左右为宜。初孵仔鱼一般经4-5天培育,便开口摄食,所以从第5天便开始投喂。牙鲆仔鱼的开口饵料以轮虫为好,随着生长发育, 轮虫渐显不足,应及时补投卤虫无节幼体。仅以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也能培育至变态着底。 育苗初期可用静水微冲气培育,每天定时吸污,并补充新鲜海水,一般前10天可每天换水30%-100%,后期可采取微流水培育,每天交换100-300%,高密度培育时更应及早流水并加大换水量。流水量多少应考虑鱼苗的游泳能力,饵料的流失,水温及水质状况来确定,控制水温在18-20℃,PH在7.8-8.4,溶解氧在5ml/l以上。早期流水应注意避免将仔鱼冲至排水网上。充气初期可控制微充气,随仔鱼生长,可适量加大充气量。牙鲆仔鱼摄食及生长变态需要一定量的光照,其能够摄食的最低光照强度为18-25勒克斯,生产上白天常控制在500-2000勒克斯。生产上除在孵化时添加小球藻液外,培育初期的20天以内也常随换水添加小球藻液维持小球藻密度在20-50万个细胞/ml,对提高成活率和生长有促进作用。前期培育成活率在50-70%。 ②后期苗种培育。指从着底后到全长50mm阶段的培育。后期培育水池以50m3、水深1m的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为宜。培育方法分两种:一种是让变态着底稚鱼直接沉到水池底面进行培育,称为“直接培育法”;另一种是将变态着底的稚鱼移入箱内,让其变态着底于网底,然后进行培育的方法,称“网箱培育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残饵易堆积,出池费事,但避免了移入网箱过程中对鱼苗的冲击和惊撞。后者残饵易清除,单位面积产量及成活率较高,但要经常换网和洗网。 放养密度在刚着底时为1万尾/m2左右,随着生长应逐渐减低密度,至全长30mm时,可为1000-8000尾/m2。后期培育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成体卤虫和碎肉为主。后期培育水温控制在18-25℃。每天换水可控制在300-400%,当水质污浊和残饵过多时,应及时清除残饵并加大换水量,后期培育中,由于个体间大小的差异,特别是全长在20-50mm时, 易发生相互残食现象,所以为提高成活率,要及时进行分选,分选的方法一是逐尾用肉眼观察挑选。 二是用适当网目的网箱分选,分选后按不同规格分池饲养。与此同时,还应避免高密度培育,并适当增加投饵量和次数。牙鲆鱼苗后期培育30天,即孵化后60天,全长在19.0-47.9mm,平均为30mm,此时出苗密度为1100-7500尾/m2,平均为4000尾/m2左右。后期培育成活率为50%左右。后期培育50天即孵化后80天,鱼苗全长达50mm,即可用于养成。 8牙鲆“北鲆1号”苗种期的疾病与防治 ①肠道白浊病 病原:据日本资料介绍由孤菌引起。 病症:仔鱼肠道白浊不透明,不摄食。在育苗池一侧或池角处集群。游泳不活泼。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肠道萎缩,腹部下陷最后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见于牙鲆仔鱼期,首先由日本报道。1983年5月黄海所在胶南县进行室内牙鲆育苗时,人工孵化18天的牙鲆鱼苗也出现此病。 防治措施:保持培育水环境清洁,控制合理密度可防本病,投喂优质饵料。日本采用油脂酵母及小球藻培养的轮虫来投喂鱼苗,效果较好。 ②腹胀病 该病症状及预防措施见真鲷育苗腹胀病。 ③爱德华氏病 该病症状及防治措施见真鲷爱德华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