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棘胸蛙俗称,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被称之为“百蛙之王”。 福建的龚阿良把山林里的石蛙请到了自己家里,并兴建了棘胸蛙养殖场,在山里做起棘胸蛙养殖,每年都能有三十多万元的收入。 本视频由CCTV提供 []“蛙王”求财路(2011.2.23) 棘胸蛙又叫,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鲜美、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们称为百蛙之王。“石蛙王子”龚阿良凭借着养棘胸蛙可是获得了不小的财富。棘胸蛙如何养殖? 棘胸蛙养殖故事: 30年前,当时还只有15岁的毛头小子龚阿良,初中未毕业,因家里缴不起学费只好放弃学业,回家务农。由于年岁小,干不了重活,龚阿良便跟着村里的长者,到深山老林里抓棘胸蛙,以贴补家用。 运气好时,一个晚上,可以抓三四公斤,当时棘胸蛙价格每公斤8元,收入不菲。 然而由于大量捕杀,农药、化肥的滥用,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野生棘胸蛙已难觅踪迹。“这东西这么值钱,难道就不能人工饲养吗?”龚阿良打起了这个算盘。 由于棘胸蛙人工养殖存在技术难度,当时国内还未形成规模养殖,无经验可寻。1996年,龚阿良开始“想当然”搞起了“科学试验”。他按照野生棘胸蛙的生活习性,在家里砌了口3平方米的水池,试着人工模拟生态环境,再把抓来的棘胸蛙放进去养。 实验中,龚阿良没少受“打击”:棘胸蛙放进池里两天后,颜色就变黑,不肯进食,到处乱撞;由于在家圈养,水质达不到要求,棘胸蛙嘴巴红烂,烂皮病久治不愈;棘胸蛙不吃固体饲料,只吃活体的或,而这些都要靠自己养殖…… 十年间,龚阿良的“草根实验”小有“成就”,每年均有几百对的棘胸蛙成活出池,唯独幼蛙转化过程中死亡率高,孵化率低的难题,一直无法破解。 // // 2006年春,龚阿良在村部上网看到,浙江大学研究基地的临安市棘胸蛙养殖场,棘胸蛙养殖获得成功的消息。当年入夏,龚阿良来到浙江临安取经。 浙江的专家惊讶地发现,在攻克棘胸蛙烂皮病和红腿病方面,龚阿良的技术更胜一筹;而龚阿良也在浙江也得到了破解蝌蚪转化幼蛙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秘笈”。 2007年初,龚阿良在位于离村3公里外的“龙潭”小山坳兴建了棘胸蛙养殖场,当年底,一个拥有35口养殖池和3口孵化池,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建成了。 但是,由于棘胸蛙、鸿雁和3个品种不在国家林业局发布的54种可商业性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之内,批不了野生动物经营加工和驯养繁殖许可证。 怎么办呢? 请看生财有道官网视频:“蛙王”求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