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文章导读:于建军说的折腾,指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基地,用来供应中央厨房,鸡鸭的粪便又可以用于蔬菜基地的施肥。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当年大家奋力保住的甲鱼也终于可以出塘上市了。在七年之内,于建军就迅速转型三次,而且每次都能让自己的财富更上一个台阶。 []行动快人一步 财富拍案惊奇(20120529)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创业中国-江苏篇(7) 他,就是于建军。2012年4月12日,记者来采访的时候,于建军的一个举动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建军:哎,快点快点快点!快点!速度快点!快点快点!快点!快快快! 村民:快快快!帮我快!我今天想的事情最好明天帮我搞完,他的脑子就是这么快。 员工:快快!去做做做!就这样,每天这样。 于建军:速度快点!你看看现在到什么时间了。 经常说“快”的于建军赚钱也快,他从三千元起家,七年内做出三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就让财富实现万倍的增长,成为当地一个行业的领跑者。那么,于建军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村民:搞个十几二十万的话,他不搞了,一百万、两百万去搞了。 员工:他的思路比一般的人要强。 不仅在财富路上于建军做得风生水起,他的人生经历也很不平凡,在他身上发生过的两段离奇故事,更让他这个人充满着传奇色彩。 这里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官陆村,于建军就出生在村头的这户人家。因为家境贫穷,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巴,小时候的于建军没少吃苦,而就在17岁那一年,于建军做了件轰动全村的事情。 二哥:发现家里面钱没了,跟他的朋友跑掉了。 原来,于建军偷偷拿了家里的40元钱,瞒着家人,和同村的一个小伙伴到苏州打工。这个从苦的孩子要走出农村,改变命运。 于建军: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感觉外面满地都是黄金,到处都可以找到事情,到处都可以赚钱。 心里揣着一个黄金梦,于建军满怀激情来到苏州,可是现实却给他当头一棒,因为两个人都是未成年,没有一个地方愿意用他们。在苏州流浪了五天,钱花光了,改变命运的梦想就此破灭,他们只能打道回府,身上没有一分钱,两个人决定——走着回家。 于建军:我们最后一顿晚餐,在无锡买了一块多钱的一块面包,然后一分两半,每个人一半,吃的是我们最后一顿晚餐,吃了面包以后就再也没吃过熟的东西了。 从苏州到于建军老家涟水有345公里,两个少年整整走了十天。2012年4月15日,记者跟着于建军重温了那段让他刻骨铭心的旅程。 于建军:因为再有一个月左右,麦子就会有麦穗出来,当时没办法,肚子饿,没办法,搞两个麦穗,手搓一下,把上面的皮子吹掉,然后上面剩那个谷粒,然后一口一口吃掉,然后再搞,然后就这样重复重复地就凭这个东西,然后凭那个蔫了的茄子,一路边走边吃,一路走回家的。 这一路,为了填饱肚子,只要咽得下去,能找到啥就吃啥,他睡过柴火堆,睡过水泥板,十天后,终于走到家了。 父亲:造得不成样子,心疼他。 记者:心疼他? 父亲:心疼他。最小一个小老儿子。 虽然这次狼狈而归,可是于建军告诉记者,经历过这件事,他以后吃什么苦都不怕了。 如果说,这次经历让于建军再也不怕吃苦,那么三年之后的那次生死考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8年,就是这张带着微笑的照片差一点就成为于建军人生中最后一个留影。那年,于建军20岁,在西藏当兵。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和另外一个战友被困在雪山顶,零下四十几度的极寒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于建军:我们差点死在那个地方,那时零下四十几度,你看漫山遍野一片都是雪,地上有几头挣扎的牦牛,车子不能熄火的,因为一熄火的话,马上就要被冻死掉。 [1] #p#副标题#e#文章导读:于建军说的折腾,指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基地,用来供应中央厨房,鸡鸭的粪便又可以用于蔬菜基地的施肥。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当年大家奋力保住的甲鱼也终于可以出塘上市了。在七年之内,于建军就迅速转型三次,而且每次都能让自己的财富更上一个台阶。 于建军和战友坐在车里,一旦汽油烧光就意味着很快被冻死。被困的第三天就是大年三十,那晚,饥寒交迫的于建军对战友说了这样一番话—— 于建军:跟我们老兵讲,我说,今天是大年三十了,是万家都团圆的时间,我们俩困在这个山头,不知是死还是活了。然后,我们大概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在十二点的时候,我们气喇叭、电喇叭一起按,然后也算是一种那个嘛,不管明天能出去也好,出不去也好。 被困的第五天,他们获救了。2000年,于建军退伍后被分配到老家涟水县交通局的办公室,这是一份人人羡慕的清闲工作,可是报到那天,于建军却没出现。 战友:他听说分在那个交通局,这个部门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但是他好像一天都没去。 于建军:既然生死对我来讲都无所谓了,你还能默默无闻每天喝喝茶看看报纸? 抱着这样的想法,于建军开始闯荡上海滩,他找了一份啤酒销售的工作,靠着能吃苦,半年就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2001年,他结婚生子,组建家庭。一年之后,于建军决定自己单干,而创业的启动资金,则是老婆的生育保险——三千元。 妻子荆燕萍:也是刚结婚一年,都没有钱,刚好我生完我女儿,那个时候有那个保险钱,第一批货就是那个钱。 记者:三千元钱? 妻子:对。 于建军做的还是销售啤酒的老本行,团队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夫妻二人经常要自己装卸啤酒,一卸就是一千箱。 妻子:移到车边,然后他就从车上搬下来。卸完什么东西,我都说会累死,他会讲,我终于把这些东西干完了。 于建军:这么多,我还不花钱去健身房锻炼呢,我一直比较乐观的,我再苦我也是乐观的,我从来没有说被苦压倒过。 能吃苦的于建军从三千元起家,到2005年,已经积累了一百多万元的资产,销售团队扩大到十几人。 可是就在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2005年的一天,于建军突然解散了销售团队,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妻子老家——张家港市唐桥镇沙田村,并且把所有积蓄150万元全都砸在了一块地上。这个行为在周围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因为于建军看中的这块地是块废弃的水洼地。 村民:每年都淹的,不可能不淹的,后面这块地特别特别低。 村民:种什么农业啊,粮食啊,都没有什么收入的就是。 村民:这个不是问题,这是他胆子大。 村民:他这行为就是把钱往水里砸。 地势最低、每年都要被淹的地,于建军到底看中了什么呢? 这里是位于沙田村的一个小区,在2005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当初,于建军就是奔着这个还没建起的小区而来。 于建军:因为一个大的住宅区,下面的话,如果搞起来,它配套设施很多的,你包括吃的、玩的、住的,再说零几年的时候,农家游是一种风尚。 村民:他后面那个永联小区特别大,它也开始要启动了,他就知道这个后面有那个可以带动他,所以他跑得比你要快。 于建军果断出手,和时间赛跑,为的就是抢占先机。 村民:路没修好,他的农庄就已经盖好了。 村民:公路当时还没通车啊,他底下要开上去再开上来,没办法,底下用几块楼板拼了以后下去,一块一块地拉下去。他的精神、他的吃苦是谁也想象不出的,叫我了,我早就不干了。 村民:在这里是第一个。 于建军:第一家有那个引导作用,你刚开出来的话,人家说某某某这个地方,是一个地方的代名词。 2005年11月,农家乐正式营业,正如于建军所料,生意异常火爆。 村民:饭店茶馆都是满客的,最忙的时候就是说要排队了吃饭。 员工:大厅里全部是坐满的,晚来的话,厨子来不及烧出来。 但是于建军没有想到,火爆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他的农家乐差点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 2008年5月20日,下了一天的暴雨,到了晚上,于建军在农庄周围巡查,可是眼前的场景让他惊慌失措。 于建军:一看吓一跳,我那个堤坝不是堤坝,是变成瀑布,所有外面的水形成一道瀑布口,全部在往里面漫。 于建军一下就慌了,因为农家乐的池子里养了价值一百多万元的甲鱼,如果大水漫过来,甲鱼就会被冲走。 于建军:一百多万元的甲鱼,我已经花了三年多的心血了,才长成这么大,一斤多的甲鱼,跑掉的话,我所有的心血全部泡汤的。 当初,于建军建农家乐的时候在周围筑起了一米多高的土墙,可是那晚,土墙被冲垮了,大水眼看就要淹过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要堵住洪水需要大量的沙袋,短时间内去哪找那么多沙袋呢?就在大家慌作一团的时候,于建军当机立断,指挥大家去米库背米,用米袋堵住洪水。那天夜里,农家乐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于建军说,有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去看一看。 于建军:这个是什么呢?这个是刚刚围起来的围墙,就是怕它发水,你看看这边搞得更高了,就是怕它的水位,当初的水位高得不得了。 于建军: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大米,整包整包的大米,50斤的米,从那边一直铺到这个地方。我们只能靠天上的闪电,然后闪一下,我们刚好背着个米朝前面前进一下,想着你这个时间不容你考虑太多,而是考虑到第一时间能把这个水阻止掉,与外界隔绝掉。你堆一袋米进去,就是一百块钱堆在这个地方,一百一百朝这边压,那个时候的心情,那才真是真正地把钱扔在水里,扔在水里面一点声都没有。知道吗? 员工:只能想到这样子,因为没办法,那个水在那个桥那边的话,只有一点点了,再上来的话,就要全都淹掉了。 员工:老老少少全都去了,年纪大的也要去,六十岁的也要去。 记者:当时您去了吗? 员工:我去了。 记者:您去干什么了? 员工:我去干那个扯米。 记者:您扛得动吗? 员工:扛不动我也要抗,看见水要过来,那河里的鱼就要逃走了,扛不动也要扛。 暴风雨终于过去了,农家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可是,更大的危机又悄然来临。 从2008年开始,周边接连开了好几家有实力的农家乐,于建军作为第一家的优势荡然无存,生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村民:这也接了一个,后面也接了,慢慢地人就少了。 员工:最少的也有零,基本上一桌也没有。 往日热闹的农庄一下子萧条起来,有大半年时间,员工们几乎见不到于建军的身影,大家都以为他因为生意惨淡而心情不佳,不愿出现。可是就在半年后,于建军的一个举动不仅让他重新掌控局面,扭亏为盈,更成为他财富爆发的新起点。 2010年1月,于建军关闭了农家乐,随后他带领员工出现在附近的一块占地300亩的地上,建起了这样的蔬菜大棚。 于建军:掰开。 记者:你就这么吃? 于建军:我当初下江南的时候,吃到这个茄子算幸运的,都吃的蔫茄,还吃得很香。现在这个茄子,哪来这么好的茄子?香! 记者:下江南? [2] #p#副标题#e#文章导读:于建军说的折腾,指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基地,用来供应中央厨房,鸡鸭的粪便又可以用于蔬菜基地的施肥。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当年大家奋力保住的甲鱼也终于可以出塘上市了。在七年之内,于建军就迅速转型三次,而且每次都能让自己的财富更上一个台阶。 原来,农家乐生意刚开始出现下滑迹象的时候,于建军就意识到,自己必须另寻出路,消失的那半年他一直在寻找机会。 于建军:你不能整天唉声叹气,在这边等钱,人家给你送过来啊?方法比困难多,所有的困难都有方法去解决的。有一天,正好我的客户在这边吃饭,他抱怨他自己厂里面的那个食堂维护成本太高了,说有的时候今天买的菜这样的价格,明天买的菜那样的价格。要不我来帮你试试看做配送?他说,怎么,你现在想转行?我说,不是,我就想试验一下。 于建军这一试验便一发不可收拾。蔬菜基地正式营业之后,客户群不断扩大,半年之内就达到十几家。 妻子:因为他一直对农业感兴趣,针对企业,像食堂,他们比较头疼就是采购那一块,我们从基地上直接给他送过去的话,就比较新鲜一点,还免了他去采购的麻烦。 于建军的蔬菜基地每月能出菜三十多吨,销售额达到二十多万元。周围的人都佩服他这次转型,做得又快又稳又准。 村民:厨师啊,服务员啊,都回家了,那个时候我们也行的,这样子下去你要发展不了了,后来他头脑挺聪明的,他又想到了,搞还要搞。 村民:他就敢,他一样生意不好了,好,换一样,换一样,再不来再换,他反应得特别特别快。 于建军:我不可能坐以待毙的,无论什么时候,我在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机会的同时,也不断地就是争取机会。 于建军这次的成功转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而接下来,他的一个举动却让大家看不出门道了。就在2011年3月,于建军突然向银行贷款300万元,而且又要把钱全部投在那个已经废弃一年的农家乐里,建起了这样一座水上建筑。 村民:一块一块地搞了,搞起来的。 村民:鱼塘里面建起来的,它原来里边都是放鱼的。 村民:吃饭生意不好了,反正你盖那么多房子,没人来也没有用啊。 很快,人们就发现,每天有数十趟车从这里进进出出,而且这个水上大房子更是24小时灯火通明。 村民:它晚上为什么要亮?晚上他的房子里面都是消毒的。 村民:里面是什么工厂啊什么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2012年4月17日,记者跟着于建军来到这个水上大房子里一探究竟。 记者:指纹的。 于建军:来,进来。 记者:这个为什么要弄成指纹的呢? 于建军:不是随便都可以进得去的,你们进,你们先到里面去。 进来之后记者发现,墙壁四周随处可见监视器,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原来,就在蔬菜配送没多久,一个客户和于建军说了这样一番话—— 于建军:他跟我讲,现在的食堂,他们烧的东西一点都不好吃,这么好的菜送过去,怎么烧不出好吃的东西出来呢?我说,这样,你给我一个机会,我来试给你看看。 这让于建军再一次嗅到巨大。三个月后,这个建在水上的中央厨房拔地而起。于建军认为,与其填土造地,不如直接把中央厨房建在水上,这样才能够节省时间。这里成为于建军新的财富起点。 于建军:以前送菜的时候,我每天早上只送一车西红柿,一车只能赚500元钱。现在我早餐、中餐、晚餐、夜宵,每一顿我可以赚800元钱。一车西红柿做好了,我可以赚800元钱,一天四次,四次就是3200元钱。我愿意赚这个500元钱好,还是赚这个3200元钱好呢?你认为呢? 妻子:利润就会翻倍。那个成本对于我们来说是降低了,因为我们自己种的啊,然后我们不需要中间环节。 于建军之所以在中央厨房安装了监视器,并且采用指纹门禁,为的就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同时,于建军的那种雷厉风行的个性,让他做起对时间要求很高的配送生意来更是得心应手。每一天,这个水上中央厨房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 于建军:好,你们出发吧。 员工:快得很啊。速度你们看见了,有时候真是像打仗一样的。 员工:跟打仗一样的,跟打仗一样的,你只有早没有晚。 现在,于建军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于建军:快点快点!速度快点!快点快点!他每天快,不快的话,如果叫他慢,他倒停不下来了。 客户:大部分的时间的话呢,他们都是提前十五分钟。 不仅做事快,于建军在打开市场方面很有头脑,他从不主动上门推销自己的盒饭,而是另有招数,这个招数让他几乎百战百胜。 于建军:我找客户的话,不会说我整天拿着宣传册找你老板,你家厨房怎么样?我来承包。我不会这样,因为那种是最笨的推销法,我不会那样。但是我从哪边入手?网上面大量的招聘,企业大量招聘,厨师。你企业里面招聘厨师,说明他厨房间肯定是缺人的情况下他招厨师,或者对你厨师烧的菜不满意的去招厨师,就这两个方面,我会直接找他们老板的。 记者:这个成功率是多少? 于建军:百分之九十以上。 现在于建军的客户有十几家,每天配送盒饭四千多份,成为张家港市团餐行业的领跑者。 客户:我就是第一去看他的种植基地,它首先新鲜。第二我考虑到,他的成本肯定比别人低。我求的是什么?价格是低的,质量是好的,员工是喜欢的,这是我追求的。 洪主任:特别能够捕捉到创业的机遇,而且他的整个一种思路思维,闪得比较快。 于建军并没有满足,又一个财富计划在他脑中已经成形,现在的于建军正在行动。 于建军:农业必须要靠链条式的发展,做到让每个环节都有利润,所以这个就是必须要折腾,还要大大地去折腾。 于建军说的折腾,指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基地,用来供应中央厨房,鸡鸭的粪便又可以用于蔬菜基地的施肥。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当年大家奋力保住的甲鱼也终于可以出塘上市了。 在七年之内,于建军就迅速转型三次,而且每次都能让自己的财富更上一个台阶。在采访的最后,于建军告诉我们,他的梦想就是看着自己的产业链真正地做大做强。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