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节,李晓红都要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前妻的坟前祭拜。
李晓红的前妻已经过世九年时间了,每年他带孩子来这里都是感慨万千,是前妻临死前的嘱托,改变了自己过去一贫如洗的家境,而她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就离开了人世。
李晓红: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不是有道理,它应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起码起到挖井人的作用。
前妻的这个遗嘱,给了李晓红一把打开财富大门的钥匙,让他在短短几年里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有钱人。
白海荣:名气比较大,很会做生意,现在算是很有钱的人。
郑茂荣:通过几年的奋斗,他已经成了千万富翁。
五年前,李晓红还是一个为生计而四处奔走的人,有时甚至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正是前妻临终的这个嘱托,不仅让李晓红摆脱了贫穷,还让他拥有了上千万的财富,而且他用一千万的资金带动八千万的投入。那么前妻留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嘱托?李晓红又干了些什么,使自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惊人财富的呢?
这里是龙河镇贯岭村,李晓红的老家就坐落在这个院子里,李晓红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李晓红:那个上家就是我们家,房子就像这种房子,原来住的房子,后来做的土墙,要垮的房子,我用树抵着,住了几年的危房。
李晓红的母亲:就裂口了,缝缝这么宽。
李晓红:结婚是在这个地方结的婚,在这个房子的前身是土墙,都是危房。
22岁时,李晓红和照片上的这个妇女结婚了,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婚后不久,李晓红去县城打工,帮别人在农贸市场上卖鱼,而前妻按当地传统在家喂猪补贴家用。
李晓红的母亲:她一年她就这样,她这个猪儿卖了,一两百斤卖了又买猪仔,买了又喂了下一次。
刘健:李晓红原来他家里面非常穷,就靠卖鱼来维持生计。
为改善生活,李晓红夫妇俩起早贪黑,生活也渐渐得到改善,然而,就在夫妻俩为生活有了起色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接二连三出现的变故,几乎让这个家庭彻底崩溃了。
1998年9月的一天,当时李晓红在长寿主城区帮别人卖鱼,晚上10点多钟,他正准备收摊儿时,突然来了一伙人,直奔他的摊前。
李晓红:晚上10点多钟,就有一个摩托车,摩托车下来三个人,有两个男的,十七八岁的,他要提几个鱼,我不给提。
当时几个人二话不说,上来就要拿鱼,但这鱼是老板的,被人拿走他自己没法向老板交代,几个人执意要抢,李晓红坚决不让,一来二去,那几个人就动手了。
李晓红:他连续提了三次,三次我都把鱼给拖了,拖了冒火,冒火他就拿棒打我一棒。
李晓红当时就被一棒打昏在地,后来他被朋友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李晓红:医生说最多迟五分钟,我假如不是在长寿发生事的,如果稍微远一点就没有救了。
为了保护帮别人卖的鱼,自己险些丢命,再加上平时自己为人仗义,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李晓红是一个可以终身相交的朋友。
焦金成:说话算话,耿直是出了名的,他是出了名的耿直。
李志文:他一直处事习惯就是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虽然李晓红的仗义为他以后的事业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当时并没有改变他窘迫的处境,李晓红的身体没有康复多久,由于长时间操劳过度,前妻的先天性心脏病开始反复发作。
李晓红:一吵她就要昏,一吵就倒,倒了过后她是脸色发青,小便失禁,口涂白沫,眼睛全部是一点光都没有,心脏全部停止。
由于没有抓到凶手,自己住院几乎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现在前妻的心脏病又反复发作,所以给妻子看病就只能靠四处借钱。
李晓红的母亲:都是他到处借,他都不让我们晓得,他让我们晓得我们都要担心。
2001年三月,李晓红前妻又因心脏病发作被送到市里的医院抢救,当时医生建议给前妻安装一个心脏起搏器,但安装一个心脏起搏器要十来万元的费用,当时李晓红家里已经是一贫如洗,根本拿不出这样多的钱。
李晓红:吃了上顿,下顿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安排,等于可能要借米下锅,借别人的,有时候她每次发病,我都是外面去借钱,给她医病,借了慢慢找钱来还,还账。
2001年9月1日对于李晓红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前妻终因医治无效而离开了人世,而在临死之前前妻除了交待带好孩子外,还另外留下了一个嘱托,而正是这个嘱托改变了李晓红日后的命运。
李晓红:一个是把孩子带好,叫他长大成才,一个是她说你把这个事做好,她说今后可以解决柴米油盐,孩子上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她说完,就去世了,就永远离开了我。
那么,李晓红的前妻弥留之际想到了什么,她让李晓红去做一件什么事?前妻说做好这件事可以让他衣食无忧,还能把孩子抚养成人,那么这件事又有什么神奇的作用?使得李晓红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在短短五年之内创造了千万财富。
2004年,李晓红和现在的妻子刘莉相识并结了婚,而婚后第二年,李晓红开始联合一些朋友承包了长寿湖的一片水面来。
李晓红:当时这一片水域都是我承包的。
记者:都是养鱼?
李晓红:都是养鱼。
记者:当时养了什么鱼?
李晓红:当时养的花鲢,白鲢。
正是这片水面为李晓红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除去养鱼成本,李晓红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
李晓红:第一年只赚三四十万元钱,第二年找了一两百万。
就在李晓红觉得养鱼是一个可以让自己长期干下去的事业时,为了改善长寿湖的水质,当地政府要求养鱼户撤出围网、禁止投喂饲料养鱼。而这一决定使李晓红的心境也由天堂一下掉入了地狱。
李晓红的妹妹李晓群:心情就是极度的郁闷,有时候饭也不想吃了,或者想耍的心情也没有了,自己坐起来沉闷。
不能养鱼了又能干什么呢?当时李晓红拿着两百多万元养鱼赚来的钱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
就在李晓红不知道今后该干什么而游走于各地时,当时妻子在农村老家照顾李晓红和前妻留下来的两个孩子,并且按照当地习俗在家里养起了猪。
李晓红的妻子刘莉:喂了一年,那个猪一头有300多斤,两头,看起来特别有成就感。
当时妻子的成就感,使李晓红突然想起了前妻过世前让他干的那件能够让他衣食无忧,并且能把孩子抚养成人的事情,他越想越觉得前妻说的有道理,他决定试一试。
2006年年初,李晓红投资一百多万建起了场,猪场建起后他就买进了五百多头荣昌猪来饲养,养了四个多月猪就全部出栏了,而卖猪所得到的回报让李晓红惊喜不已。
李晓红:2006年5月份我售了一批猪,那批猪赚钱。
记者:那批猪多少钱?
李晓红:500头可能赚了有十几万。
四个月时间就赚到了十多万元,李晓红当即又进了一批来养,等到年底一算账,一年投入一百多万元,年底就赚了三十多万元。
那么。李晓红的前妻在去世前,到底给他说了些什么呢?
李晓红:她说你是不是你今后,如果我走了,你自己孤单一人的时候,她说你自己是不是请人来办个小的。
看到前妻的嘱托给自己带来可观的利润后,李晓红还想起了前妻在交待自己要养猪时最好自己养。
李晓红:养母猪它自己可以自繁自养,第一可以降低疾病,第二从自繁自养这方面它还有多一层利润,就是母猪产仔它有一笔潜在的利润//了解更多创业知识请到创业第一步网。猪价如果不好的时候,她就说少配一些种,少产一些仔就行了。
这片占地一百多亩的猪场是2007年建的,当时看见养猪场赚钱,于是李晓红就把家底全投进来了,而且以每头五千元的高价从上海引进了种猪。李晓红觉得种猪产的仔猪除了可以自己养以外,还可以卖仔猪赚钱。
猪场员工:这就是我们公司的PIC种猪,它的优点就是它的瘦肉率比较高,是60%几,它吃了2.5斤料进去要长一斤肉,如果土猪的话就是吃了三点几斤饲料才长一斤肉。
PIC猪是美国PIC公司生产的一种种猪,李晓红当时看着花四十多万元买进的这种高品质种猪,可谓是豪情万丈,2007年三月,引进的种猪开始怀孕,再加上马上就要出栏的几百头肥猪,李晓红在心里盘算着又有几十万元的利润到手了,就在李晓红春风得意时,殊不知一场无形的灾难已经悄然逼近自己的养猪场。
2007年五月,员工在喂猪时,发现一些肥猪开始出现反常情况。
猪场员工:猪发烧,不吃,药打了以后又吃了,但是马上又反复,连续反复两三次以后就死亡。
不仅是要出栏的猪接连死去,而且更让李晓红揪心的是花高价引进的种猪也开始出现流产,一个原本生气勃勃的猪场转眼之间就被死亡的气息所笼罩,后来经过当地畜牧部门的诊断,才发现猪场感染了当时在西南地区爆发的蓝耳病。
猪场员工:种猪的话一得了蓝耳病,基本上种猪在妊娠阶段基本上全部都要流产,那个损失就比较大了。
李晓红:当年损失了应该是六七十万,蓝耳病的话,它那个猪儿价格特别高。
疫情过后,猪场一片惨淡,原本养满猪的圈舍显得空空荡荡,七十多万的损失终于使李晓红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养猪场不能盲目的扩建增大养殖规模。
李晓红:在一个地方集中养的话,虽然能体现规模化养殖的效益,但是也同样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它就是这个疫情,疫情一旦发生过后,扑灭的时候损伤很大。
记者:一般的这个猪场养多少头算合理?
猪场员工:一般猪场最好是在500头到800头之间,不要大于这个,因为太大猪场疫情很难控制。
前妻的嘱托让李晓红尝到了养猪的甜头,在防止今后疫情时,李晓红又会使用什么方法扩大养殖规模,使自己在以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年出栏种猪近万头,出栏商品猪十多万头的呢?他又是使用什么手段用自己一千万的资产,却做着八千万买卖的呢?
2007年,在疫情过后,李晓红花高价买的PIC种猪开始大量产子,除了自己养一部分外,很多仔猪都已经没有安身之处了。
李晓红:当时又没有资金去修猪场,关不下怎么办呢?一天要吃那么多的饲料,你必须把猪儿要卖出去的,当时猪场1000多头猪,已经满负荷了,关不下了,你必须要向外卖,卖猪。
当时李晓红就找到了堰塘村的焦金成,因为焦金成不仅和自己相识,而且当时也办过养猪场。他决定先把仔猪赊销给焦焦金成,等到猪养大后以最低保护价回收商品猪。
李晓红:我商品猪保证回收,商品猪本地收2.5元一斤,我说我保证3.5元一斤回收。
当时李晓红预测生猪价格已经掉到了谷底,猪价肯定有一个反弹,再加上自己的猪种瘦肉率高,在市场上比其它品种的猪肉卖价一般都要高出一元左右,所以李晓红才敢向焦金成做出这样的承诺。焦金成知道李晓红为人仗义,卖鱼时为了保住老板的鱼,竟然不顾自己的安危,跟他合作李晓红最终不会亏待自己,于是开始从李晓红的猪场拉来仔猪养殖。
焦金成:我认准了,他跳河我就跳河,他跳水我就跳水,他吃好的我稍微吃差一点,我也还是有吃的。
焦金成的情绪当时带动了一批人,当年就有十多户养殖户从李晓红那里赊来仔猪养殖。五个月后那批赊销出去的仔猪可以出栏了,原本说了李晓红要回收商品猪的,但是后来价格上涨不少,焦金成等人都私下把猪卖给了别人。
焦金成:后来突然猛涨了,我们猪卖到5元,单斤5元,我们没卖给他。
李晓红:结果每一个都赚钱,赚的最多的一个赚了五六百的一头猪。
看着别人把猪收走赚了钱,李晓红决定改变与养殖户的合作方式。李晓红经过考察后,发现当时长寿区一些养猪场由于流动资金欠缺而没有充分把场地利用起来,他于是决定自己出仔猪和一部分流动资金与别人合伙养殖。
记者:现在你在这儿占多少股份?
李晓红:我们各占50%。
记者:你是资金投入还是以种猪?
李晓红:资金投入,资金、种猪和饲料。
百鑫建猪场花掉了四十多万元,当时建完猪场后自己手上的资金就不多了,所以当时猪场闲置了一大半。当时李晓红找上门来谈合资养猪,夫妻俩一口就答应了。
百鑫:我个人经营的话,外面这个种猪要现钱,饲料,特别是饲料这一块,这个猪场一年要两三百吨饲料,你看这两三百吨饲料周转的话,这个资金都不得了。
而与百鑫夫妻俩合作养猪,李晓红不仅降低了猪场因疫情来袭时所带来的损失,更关键的是李晓红利用这种合作方式,自己减少了要建猪场的固定资产投入,而把自己的资金直接投入养猪阶段马上就可以产生利润。
李晓红:这一片占地有10亩,10亩左右。
记者:圈舍也是人家盖的?
李晓红:圈舍是我合伙人他修建的,地方也是他的地方。
与百鑫夫妻俩合作养猪,李晓红可以不用拿一大笔钱先去建猪场,而是直接养猪就赚钱了,对百鑫夫妻俩来说,自己投入四十多万在无钱买饲料猪场办不下去的情况下,合作养猪也能赚到钱了。
罗淑荣:去年17万,18万左右,去年总的来说纯利润,总的来说,还是算不错。
李晓红与别人合作养猪,按双方出资比例多少分红,这样就把那些流动资金不足的养殖户带动起来了。
重庆长寿区畜牧局局长张剑:他们现在大约有15家合作一起,总的种猪大约应该是在1000多头一点,产仔猪大约2万多头。
与15家合作是合作养殖种猪,而这些种猪繁殖的仔猪,李晓红还与六十多个养殖户合作养殖商品猪,到现在,自己投入一千多万总共带动了七十多家养殖户投入了八千多万元来养猪。
记者:现在70多家每年可以产出多少?
李晓红:过了亿,产值过了亿。
记者:可以产出多少头?
李晓红:产猪有十几万头吧。
今天李晓红就要到一家合作养猪的猪场去查看仔猪繁殖情况,靠前妻的一个嘱托,李晓红如今已建起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种猪场,卖仔猪,与别人合作养殖商品猪,每年能为自己带来至少三百来万元的利润。